第255节(2 / 4)
校尉行礼,指了不远处的庑房,道:“元大人和史大人、孙大人在那边议事。”
项大人“嗯”了一声,去庑房。
他还没有让校尉通禀,就听见那孙严道:“京师附近承德府、正定府、保定府都一地难求,更不要说昌平、密云了。京城附近根本安置不了这么多的流民。”
项大人暗暗摇头。
这孙严是个人物,可到底见识有限,没办法为元允中所用,最多也就做个宛平卫指挥使了。
“元大人!”他笑吟吟地道着,推门而入。
史大人和孙严立马起身行礼。
元允中也客气地请他坐下。
项大人遂不客气,道:“元大人有没有想过让这些人编入军户,去九边服役。”
元允中眸光微闪,道:“项大人请说。”
项大人笑道:“这些流民的安置,不外有两个难点。一是人数太多。就算像是句容这样的上等县,也不过三万户。这一下子五万人,就算是分到十个县,估计没有在闲置的土地安置,时间一长,怕是又会流落为流民。二是不好管。他们久无人教化,若是安置之生计困难,怕是会鸡鸣狗盗,为害乡邻。”
“编入军户,去九边服役却不同。”元允中沉吟道,“一来九边人少地稀,这些人能开荒。二来是这些年来九边虽无战事,却军户不足。”
“正是!”项大人笑着,走到了吊着舆图的地方,指着宣府、大同、太原等地道,“你看,这边多的是地。”
元允中点头,道:“这件事我再斟酌斟酌。”
这么多人,就算是安置在九边,九边是苦寒之地,迁移过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项大人也知道这是件大事,元允中应该商量商量镜湖先生才是。他很圆滑地转移了话题,说起了碧霞寺的事。
僧录司管理着僧侣之事,碧霞寺是登记在册的寺庙,被巡检司的人烧了,怎么也要和僧录司打声招呼,商量着赔偿的事。
元允中道:“这件事我已派人去僧录司了,事急从权,不会责怪孙大人的。”
孙严烧寺的时候可是半点也没有想过还有这一茬,忙起身朝元允中道谢。
元允中摆了摆手,道:“你麾下巡卫我都能承认他宛平卫、上十二军随意挑选,更何况你这样的人才。你放心,我肯定会给你们请功的。”
孙严和史大人谢了又谢。
元允中的私人护卫求见,道:“大人,我拿了您的手书去了廊坊县,廊坊县的县令一开始见到是您的手书,立刻就同意借粮。可等到小的到户房领粮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推三阻四,说需等到户部的公文到了之后,他们才能借粮给我们。”
说到这里,他还抬头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元允中神情,见元允中并没有明显的怒意,这才继续道:“还说,私人交情是交情,可没有正式的文书,万一出了什么事,他们这样的小吏却背不起。我重新求见县令,门房却说县令下乡去查看庄稼了。”
也就是说,一开始答应得好好的,可转眼间就改变了主意。
元允中不悦地皱了皱眉,道:“去通州粮仓的人呢?”
通州码头那边有漕运的粮仓,南边运来的粮食都会在那里暂存。
护卫支支吾吾地道:“也说,要户部的公文才能借粮。”
元允中想了想,问史大人:“我们手中的粮还可以支撑几日?”
史大人想也没想地道:“还可以支撑三日。”
元允中就喊了徐光增进来,道:“我写个折子,你直接拿去给司礼监,让秦大人转交给皇上。” ↑返回顶部↑
项大人“嗯”了一声,去庑房。
他还没有让校尉通禀,就听见那孙严道:“京师附近承德府、正定府、保定府都一地难求,更不要说昌平、密云了。京城附近根本安置不了这么多的流民。”
项大人暗暗摇头。
这孙严是个人物,可到底见识有限,没办法为元允中所用,最多也就做个宛平卫指挥使了。
“元大人!”他笑吟吟地道着,推门而入。
史大人和孙严立马起身行礼。
元允中也客气地请他坐下。
项大人遂不客气,道:“元大人有没有想过让这些人编入军户,去九边服役。”
元允中眸光微闪,道:“项大人请说。”
项大人笑道:“这些流民的安置,不外有两个难点。一是人数太多。就算像是句容这样的上等县,也不过三万户。这一下子五万人,就算是分到十个县,估计没有在闲置的土地安置,时间一长,怕是又会流落为流民。二是不好管。他们久无人教化,若是安置之生计困难,怕是会鸡鸣狗盗,为害乡邻。”
“编入军户,去九边服役却不同。”元允中沉吟道,“一来九边人少地稀,这些人能开荒。二来是这些年来九边虽无战事,却军户不足。”
“正是!”项大人笑着,走到了吊着舆图的地方,指着宣府、大同、太原等地道,“你看,这边多的是地。”
元允中点头,道:“这件事我再斟酌斟酌。”
这么多人,就算是安置在九边,九边是苦寒之地,迁移过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项大人也知道这是件大事,元允中应该商量商量镜湖先生才是。他很圆滑地转移了话题,说起了碧霞寺的事。
僧录司管理着僧侣之事,碧霞寺是登记在册的寺庙,被巡检司的人烧了,怎么也要和僧录司打声招呼,商量着赔偿的事。
元允中道:“这件事我已派人去僧录司了,事急从权,不会责怪孙大人的。”
孙严烧寺的时候可是半点也没有想过还有这一茬,忙起身朝元允中道谢。
元允中摆了摆手,道:“你麾下巡卫我都能承认他宛平卫、上十二军随意挑选,更何况你这样的人才。你放心,我肯定会给你们请功的。”
孙严和史大人谢了又谢。
元允中的私人护卫求见,道:“大人,我拿了您的手书去了廊坊县,廊坊县的县令一开始见到是您的手书,立刻就同意借粮。可等到小的到户房领粮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推三阻四,说需等到户部的公文到了之后,他们才能借粮给我们。”
说到这里,他还抬头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元允中神情,见元允中并没有明显的怒意,这才继续道:“还说,私人交情是交情,可没有正式的文书,万一出了什么事,他们这样的小吏却背不起。我重新求见县令,门房却说县令下乡去查看庄稼了。”
也就是说,一开始答应得好好的,可转眼间就改变了主意。
元允中不悦地皱了皱眉,道:“去通州粮仓的人呢?”
通州码头那边有漕运的粮仓,南边运来的粮食都会在那里暂存。
护卫支支吾吾地道:“也说,要户部的公文才能借粮。”
元允中想了想,问史大人:“我们手中的粮还可以支撑几日?”
史大人想也没想地道:“还可以支撑三日。”
元允中就喊了徐光增进来,道:“我写个折子,你直接拿去给司礼监,让秦大人转交给皇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