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1 / 4)
好在老肖如今也算是关系户了啊,直接从军营里头拿,直接做好的现成货,这样一来,什么麻烦都没有了,这样算起来,吃几个鸡蛋算什么。咳咳咳,虽然老肖打铁基本属于混的,大半都是天淘供应,可有这么一样,听着都挺嘚瑟是吧!要的就是个人无我有啊。
“不错不错,总算没有白招待你们,对了,这一次你们没问问有没有牛?咱们这里虽然每家地都不多,可加起来数量也不小啊,若是能有几头牛,那活计能省力不少呢。”
“问了,近来牛价高的很,我托人留心了,等着北面牧民赶着大群过来的时候,第一时间通知咱们,到时候也好买点便宜的,若是能买上一头母牛,那才是挣了,养上几年,这就能多上好几头。”
“估计赶不及咱们春耕了,反正也就那么些活,自己干吧。”
“你说的倒是轻巧,到时候就知道有多累了。”
经过了去年自家那山腰院子里的折腾,老肖对于使用原始工具农耕那是心有余悸啊,想想如今自家扩张到上下加一起总计差不多近六亩的地,那好几亩的冬小麦,只要想想,就觉得腰腿酸软。种和收,那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活动量,这不是才干了点冬麦的老兵们能理解的。
果然,让老肖说中了,刚开始种植玉米的时候大家伙儿还说说笑笑的,干完了地里的活计之后,还有余力在老肖划好的地方,一点点的建造屋舍。还有功夫探讨这做蒙学的大屋子,该有几扇窗才能最亮堂。
可等着四月底,小麦彻底成熟,开始准备收割之后,村子里无论男女的壮年们脸色那是一天比一天差,日日都是疲累的不行,就这还是养了近一年,隔三差五有肉吃的身子呢。可想而知,若是寻常吃饭都艰难的人家,这一个丰收是何等的残酷艰辛。若非有那金灿灿的麦子,那一袋袋装回家,看着就让人满足的粮食勾着,这些老兵只怕是连丢东西骂娘都能干出来了。
“哎呦,我的老腰啊。”
“药酒讨来了,来,我给你揉揉,咱们这才几亩地,真说起来不算是难的,那些佃户人家,一家子种植十几二十亩的,还不知累成什么样呢,如今咱们不过是不习惯罢了,手生做的慢,自然越发的感觉吃力。等过上几年,一样样的都熟悉了,那这些地,还不是简单的很?再说了,咱们家孩子小,这最吃力气,最耗费功夫的活都是你一个人干的,能不累嘛,你当自己是老黄牛啊。”
老孙趴在炕上,只觉得自己手脚都是僵的,腰都不是自己的了,倒是和自己一样下地的媳妇,这会儿虽然也面色不好看,却还能动弹,让老孙忍不住为自己的年纪叹了口气,这十几年的差距还真是大啊,平日里不觉得,还自觉身体强壮的很,可到了这关键时候,一看,就知道这女人恢复的比自己快多了。
当然了这嘴上他是不肯讨饶的,听着媳妇这么说,忙着点头。
“往日哪有这样成天弯着腰做事儿的时候,还真是吃不住啊。差点没直不起来,好在没让你们娘几个干,不然伤着了可怎么好,特别是孩子,嫩着呢。”
“知道你对咱们好,老大这不是也懂事孝顺的很?这会儿看晒场,翻麦子的活,就自己带着弟弟妹妹去了,都不用你操心,就等着晒好了收起来,慢慢吃一年。”
说到吃一年,这郑氏也忍不住眉眼都笑开了,自打嫁过来之后吃的用的都顺当了,可即使如此,也不如看着满满的一袋袋的往家里搬时候那种满足,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有了这些粮食,这一年她都心里踏实的很呢。
关键是,这是开荒地,这几年都不用缴纳税赋,全是自己的,这样想,嘴角都要翘起来了。果然老话说的对啊,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自己这一次算是真的嫁对了人家了。
这样的满足不仅仅在老孙家,村子里其他人家也一样,就是那几户烈属人家,即使做的慢些,即使需要周围邻里帮衬才能收完,劳动负担明显更沉重,可一个个的还是笑开了花。在没有生计有望更让人欢喜的了。
齐老头更是坐在收割完的地里,看着另一边已经冒芽的玉米,笑的满脸褶子,眼睛都快看不到了。粗糙的手不住的往地上抚摸,轻柔的像是在对待什么珍惜贵重的宝贝一般。
“真是好地方啊!老大啊,你死了死了,还给了家里这么一份庇佑,让一家子都得益了,值了,真是值了。”
晶莹的泪珠滚滚而落,不知是喜是哀。
第122章 最珍贵的家产
随着一片片麦子被收割,时间走向了五月下,而这个时候,那杨七郎也终于忙乎完了所有的琐事儿,田地托老宋在自家三哥买地的附近,跟着买了20亩中田,田地管理收租都能借用三哥的管事,绝对方便到家。
家里的一应家什细软,被褥箱笼,也陆陆续续的送到了这村中新建好的屋子里,连着老娘也一并先送了过来。只留下他们夫妻,因为要在清明时节,在祖坟祠堂隔一条街的地方给刚去世的父亲磕头;还要按照规矩,挨过热孝才能搬家动土,这才拖延到了如今。
你说啥?外室子不能进祠堂,不能给祖宗磕头?事实上只要当家的嫡长子和族里的长辈族老们愿意承认身份,即使没能正式入族谱,可在亲爹刚死的那一年,还是有可能在祠堂大门口附近磕头的。
那什么,隔着一条街,确实膈应人了点啊!这不上不下的,合着就像是故意说他身份见不得人一般,恩,还是招摇给别人看,告诉所有人,这人见不得人。感觉很有恶意……好吧,比不给磕头的机会总要好些。好歹从对外的角度来说,这是族老已经承认你是杨家人了,对吧!这么想心里能平和些。
当然了,这杨七郎愿意听他们指挥这么折腾也有自己的原因,按照这个时候的规矩,即使祖宗不认你,即使家里兄弟不认你,作为儿子,爹死的头一年清明祭祀,也要做出姿态来,哪怕是只在自己家里朝着坟头的方向磕头呢,也是需要的。还要表现出最大哀伤和孝顺来,这才可以。
这就是礼仪,就是传承千百年的孝道,古话怎么说来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百善孝为先;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
作为一个童生,即使前途再怎么晦暗不明,该有的规矩礼仪是绝对不能丢的。所以杨七郎对此很重视,再说了,人老爹真的对他不错,这会儿哪怕是再不愿意按照族老那种鄙视侮辱人的方式祭祀,为了亲爹死后安心,也要忍下来啊。
文人的身子骨本就弱了些,从爹去世,到分家,到要搬家,再到一连串的这个祭祀,那个祭拜,整整近一年的时间,杨七郎整个人就下去了十来斤的肉,整个人看着就像是只剩下了骨头架子。衣裳穿在身上,被河岸的风那么轻轻地一吹,就像是立马要羽化升仙一般,看的村子里的老村们一阵的胆战心惊。
“娘哎,这,这,咱们家的娃子不会将来也变成这样吧?那这日子可咋过?” ↑返回顶部↑
“不错不错,总算没有白招待你们,对了,这一次你们没问问有没有牛?咱们这里虽然每家地都不多,可加起来数量也不小啊,若是能有几头牛,那活计能省力不少呢。”
“问了,近来牛价高的很,我托人留心了,等着北面牧民赶着大群过来的时候,第一时间通知咱们,到时候也好买点便宜的,若是能买上一头母牛,那才是挣了,养上几年,这就能多上好几头。”
“估计赶不及咱们春耕了,反正也就那么些活,自己干吧。”
“你说的倒是轻巧,到时候就知道有多累了。”
经过了去年自家那山腰院子里的折腾,老肖对于使用原始工具农耕那是心有余悸啊,想想如今自家扩张到上下加一起总计差不多近六亩的地,那好几亩的冬小麦,只要想想,就觉得腰腿酸软。种和收,那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活动量,这不是才干了点冬麦的老兵们能理解的。
果然,让老肖说中了,刚开始种植玉米的时候大家伙儿还说说笑笑的,干完了地里的活计之后,还有余力在老肖划好的地方,一点点的建造屋舍。还有功夫探讨这做蒙学的大屋子,该有几扇窗才能最亮堂。
可等着四月底,小麦彻底成熟,开始准备收割之后,村子里无论男女的壮年们脸色那是一天比一天差,日日都是疲累的不行,就这还是养了近一年,隔三差五有肉吃的身子呢。可想而知,若是寻常吃饭都艰难的人家,这一个丰收是何等的残酷艰辛。若非有那金灿灿的麦子,那一袋袋装回家,看着就让人满足的粮食勾着,这些老兵只怕是连丢东西骂娘都能干出来了。
“哎呦,我的老腰啊。”
“药酒讨来了,来,我给你揉揉,咱们这才几亩地,真说起来不算是难的,那些佃户人家,一家子种植十几二十亩的,还不知累成什么样呢,如今咱们不过是不习惯罢了,手生做的慢,自然越发的感觉吃力。等过上几年,一样样的都熟悉了,那这些地,还不是简单的很?再说了,咱们家孩子小,这最吃力气,最耗费功夫的活都是你一个人干的,能不累嘛,你当自己是老黄牛啊。”
老孙趴在炕上,只觉得自己手脚都是僵的,腰都不是自己的了,倒是和自己一样下地的媳妇,这会儿虽然也面色不好看,却还能动弹,让老孙忍不住为自己的年纪叹了口气,这十几年的差距还真是大啊,平日里不觉得,还自觉身体强壮的很,可到了这关键时候,一看,就知道这女人恢复的比自己快多了。
当然了这嘴上他是不肯讨饶的,听着媳妇这么说,忙着点头。
“往日哪有这样成天弯着腰做事儿的时候,还真是吃不住啊。差点没直不起来,好在没让你们娘几个干,不然伤着了可怎么好,特别是孩子,嫩着呢。”
“知道你对咱们好,老大这不是也懂事孝顺的很?这会儿看晒场,翻麦子的活,就自己带着弟弟妹妹去了,都不用你操心,就等着晒好了收起来,慢慢吃一年。”
说到吃一年,这郑氏也忍不住眉眼都笑开了,自打嫁过来之后吃的用的都顺当了,可即使如此,也不如看着满满的一袋袋的往家里搬时候那种满足,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有了这些粮食,这一年她都心里踏实的很呢。
关键是,这是开荒地,这几年都不用缴纳税赋,全是自己的,这样想,嘴角都要翘起来了。果然老话说的对啊,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自己这一次算是真的嫁对了人家了。
这样的满足不仅仅在老孙家,村子里其他人家也一样,就是那几户烈属人家,即使做的慢些,即使需要周围邻里帮衬才能收完,劳动负担明显更沉重,可一个个的还是笑开了花。在没有生计有望更让人欢喜的了。
齐老头更是坐在收割完的地里,看着另一边已经冒芽的玉米,笑的满脸褶子,眼睛都快看不到了。粗糙的手不住的往地上抚摸,轻柔的像是在对待什么珍惜贵重的宝贝一般。
“真是好地方啊!老大啊,你死了死了,还给了家里这么一份庇佑,让一家子都得益了,值了,真是值了。”
晶莹的泪珠滚滚而落,不知是喜是哀。
第122章 最珍贵的家产
随着一片片麦子被收割,时间走向了五月下,而这个时候,那杨七郎也终于忙乎完了所有的琐事儿,田地托老宋在自家三哥买地的附近,跟着买了20亩中田,田地管理收租都能借用三哥的管事,绝对方便到家。
家里的一应家什细软,被褥箱笼,也陆陆续续的送到了这村中新建好的屋子里,连着老娘也一并先送了过来。只留下他们夫妻,因为要在清明时节,在祖坟祠堂隔一条街的地方给刚去世的父亲磕头;还要按照规矩,挨过热孝才能搬家动土,这才拖延到了如今。
你说啥?外室子不能进祠堂,不能给祖宗磕头?事实上只要当家的嫡长子和族里的长辈族老们愿意承认身份,即使没能正式入族谱,可在亲爹刚死的那一年,还是有可能在祠堂大门口附近磕头的。
那什么,隔着一条街,确实膈应人了点啊!这不上不下的,合着就像是故意说他身份见不得人一般,恩,还是招摇给别人看,告诉所有人,这人见不得人。感觉很有恶意……好吧,比不给磕头的机会总要好些。好歹从对外的角度来说,这是族老已经承认你是杨家人了,对吧!这么想心里能平和些。
当然了,这杨七郎愿意听他们指挥这么折腾也有自己的原因,按照这个时候的规矩,即使祖宗不认你,即使家里兄弟不认你,作为儿子,爹死的头一年清明祭祀,也要做出姿态来,哪怕是只在自己家里朝着坟头的方向磕头呢,也是需要的。还要表现出最大哀伤和孝顺来,这才可以。
这就是礼仪,就是传承千百年的孝道,古话怎么说来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百善孝为先;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
作为一个童生,即使前途再怎么晦暗不明,该有的规矩礼仪是绝对不能丢的。所以杨七郎对此很重视,再说了,人老爹真的对他不错,这会儿哪怕是再不愿意按照族老那种鄙视侮辱人的方式祭祀,为了亲爹死后安心,也要忍下来啊。
文人的身子骨本就弱了些,从爹去世,到分家,到要搬家,再到一连串的这个祭祀,那个祭拜,整整近一年的时间,杨七郎整个人就下去了十来斤的肉,整个人看着就像是只剩下了骨头架子。衣裳穿在身上,被河岸的风那么轻轻地一吹,就像是立马要羽化升仙一般,看的村子里的老村们一阵的胆战心惊。
“娘哎,这,这,咱们家的娃子不会将来也变成这样吧?那这日子可咋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