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长孙逃荒记 第16节(1 / 4)
老爷子很是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有什么不行的?现在咱们买豆腐的那家距离这条街太远了,为着吃一块儿豆腐很多人都觉着划不来,你就在自家院子里卖豆腐,别的不说,附近这么多户人家,想少走些路的人可不就去你那儿买了吗?
另外,谁说黄豆只能做豆腐了?豆腐脑、豆浆、豆腐干这些不是都能做吗?你媳妇儿手艺好,让她清早蒸两锅包子,配着豆腐脑、豆浆来卖,总有人懒得在家里吃早饭,这不就能卖出去了吗?
还有,做生意要脑子活泛一点儿,谁说只能在家里静等着人家上门了?咱们这边是有豆腐铺子不假,其他地方呢?你把一板豆腐提前均分成大小相等的豆腐块儿,规定好每一块卖几文钱,用篮子提着,上街叫卖去,特别是城外村子的人,他们不常来郡城,来了花个几文钱买块豆腐尝个新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生意可不就这么来了吗?还有,马上就要过冬了,到了冬天蔬菜见得少,谁不想吃一口新鲜的......”
周老爷子絮絮叨叨地提点着小儿子,他这辈子虽然没有亲自做过生意,但是只需要动脑子想一想,无论什么生意不也就是那些个套路吗?所以,给周三全出主意的时候毫不心虚,一旁的周二柱同样也是听得入神,这经商之事,总是一通百通的,爹在提点三弟,又何尝不是也在教他呢?机会难得,他可不得好好学一学?
只不过,老爷子方才提到过让他和长宁去见铺子现在的主人,难道说,这里面还是长宁出了大力气?周二柱抽空思考了一瞬间这个问题,对这个侄子倒是又有了新的认识,随后便将这个问题抛到脑后去了,再出息那也是他们周家的儿郎,他们当长辈的只有自豪的份儿!
另一边,周长宁也被周老爷子的一句话给点醒了,是啊,马上就要过冬了,虽说自家现在不缺银子,可是谁还会嫌银子扎手不成?若是能有个不惹眼又能赚银子的方式,谁会不愿意呢?只不过,具体要种什么蔬菜,他还得再好好地想一想,当然,能够留给他的富余时间,其实也不多了。
作者有话说:
依旧是虽迟但到的一章~
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跟大家解释一下:先前提到过周长宁是有金手指——系统在身的,但是这个金手指的作用只是为了更合理地解释男主的穿越,正是因为男主先前积攒的功德点(好人有好报),他才会被系统带到这个世界重活一世;
在逃荒路上除了搜寻信息还有找资源以外,男主用这个金手指都很少,等到在郡城安定下来以后,文中更是没了系统的出现,因为设定的是,男主对系统的感情很复杂,在被家人不负责任地扫地出门的时候,系统是一路陪伴他长大的,而到了这个世界,他有了周家这样的亲人,所以,系统也算是“功成身退”了,本文不会涉及到更玄幻的层次上去,希望大家不要感觉到奇怪哈~
第四十九章 开业
周家人的行动力大抵是一脉相承的吧, 次日一早,周长宁便和周二柱夫妻俩一道去了杂货铺,那里, 铺子的掌柜已经在等着了, 旁边还有一个周长宁未曾见过的中年男子,想来便是这间铺子的房主吧。
做生意嘛,就是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成本, 这样, 即使卖出的货物价格不变,自己的利润也能有所增加,周二柱夫妻俩暂时还学不会这一点不要紧,周长宁可没什么读书人的包袱, 很是自在地为他们夫妻演示了一番真实事例, 谁让这间铺子的掌柜着急要回老家呢?
于是乎,周二柱夫妻俩面不改色,心底却是目瞪口呆地看着往日这个文质彬彬、充满读书人气节的侄子一点一点地砍价,将铺子的租金以及剩下的一半货物谈到了一个比他们预想中要稍微低一些的价格。
他们夫妻俩也不是没有过过苦日子的人,自然知晓什么叫做“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 所以, 见着周长宁这样,心里并没有什么负担不说,反倒觉得, 他此番从周家村出来, 确实是肉眼可见地长大懂事了许多。
谈好了价格,去官府里走了官契, 这间杂货铺自此也就暂时地归属于周家二房了, 尽管由于掌柜的近日还有许多杂事, 没有多余时间来打扫清理这家即将不要了的铺子,里面的货物堆得也很是凌乱,可是在周二柱夫妻俩眼里,这间甚至让他们有些无处下脚的铺子却是再可爱不过的了,此后,这便是他们一家人生计的来源了。
说句实在话,自从到了东阳郡的这些日子以来,周二柱好歹还能去码头上做活,挣下几个银钱,可是杨氏不同,她本就不习惯无所事事的日子,往日还在周家村的时候,也是会同周二柱一道下地的,现下可好,一家子四张嘴,全指望着周二柱每日带回来的那些个铜板呢,郡城的东西价格自然要比青石镇上的贵上两成,过惯了精打细算日子的杨氏只觉自家这是在坐吃山空,一天比一天焦虑。
可是,有了铺子就不一样了,不说每日能够挣到的银钱怎么着也比在码头上做工强,最起码,杨氏终于找到自己能做的活了,也就不用整日闷在家里头,东想西想的。
见他们夫妻俩对这间铺子很是满意的样子,周长宁也就放下了一颗心,开始帮着一道打扫起铺子来,铺子早日清扫干净,再把货物都摆上,也就能早日开张挣钱了。
三人都不是会叫苦连天的性子,更何况,在赚钱这件事情上,周二柱夫妻俩更是会投以百分之一百的热情,至于周长宁嘛,左右是自家二叔,总不能指望着二叔家的另一个男丁——才五岁多的周长平来帮忙吧,所以,自然是秉持着亲戚间互相帮助的心理,承担下来了一部分活计。
等到天色将晚,也该回家吃饭的时候,这间铺子最起码已经被他们清理过了一多半,包括货物当中有些由于进货时间太长被遗忘了而有些发霉变质的东西,也一并都被清理了出来,至于铺子后面的那个小院子,一时之间倒是不必着急。
事先周老太太已经专程嘱咐过了,二房在铺子里忙活一天,家里又只剩下两个孩子,若是周仪霜还要兼顾做饭的话,难免会有看顾不到周长平的时候,所以,这几日便留二房在大房这边吃饭了。
说句实在话,林氏倒是不会吝啬于二房一家四口吃的那点儿粮食,左右自家儿子有出息,她这个当娘的还是得有点儿格局在的,她只是有些不满,从小自己和周大新做爹娘的都没怎么使唤过儿子,现下儿子却眼巴巴地跑去给二房当劳力去了,说到底,还是当娘的那份儿心疼的心理占了上风。
只是,林氏更是知晓,无论是二房还是三房都是好相处的,两个妯娌也不是什么坏人,周大新和周长宁父子俩更是格外孝顺,罢了,儿子自己都没有什么意见,她一个人势单力薄的,何必出言去做这个恶人呢?因此,这点儿意见不过是在心里头冒出来了一小会儿,很快便被林氏自己又给掐灭了。
饭桌上,稍稍有所察觉的周老太太也不由得在心底里松了一口气,幸好,三个儿媳妇都不是那等爱搅事情的人,她和老头子终归还是要跟着大房过日子的,林氏自己就能想开,倒是免去了她再去私下里安抚的功夫。
至于周三全夫妻俩,接下来的这几日也并未清闲着,既然已经决定好要做什么生意了,那便要开始行动起来,否则,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难不成还指望着别人眼巴巴地把银子送到自己家来啊?
周老爷子给的银子刚一到位,周三全便买石磨回来安在了自家院子里,他不懂怎么挑驴子,为此,还专程买了份儿点心去了族人中曾养过驴子的一家,请人家陪自己去挑一头驴子,都是同族的人,还是比较好说话的,因此,很是顺利地挑了一头健康的小驴。
此外,驴子要吃的草料以及收购黄豆的事情都被他提上了日程,想起那天过后周长宁顺嘴提过一句黄豆、绿豆还可以拿来发豆芽,便顺道也买了些绿豆。
至于做豆腐需要用的模具,自然是去附近的一家木工铺子买的,为了照顾自家二哥的生意,还特意推迟了几天,等到周二柱去进了一趟货回来,这才去二哥家新开的杂货铺买了几个需要用到的木桶、木盆、碗等等之类的用具。
二房、三房都有事做,周大新只能和同族的几个堂兄弟一道去码头,跟管事说了一声自己兄弟三人找到活计了,以后就再也不来了,拿了剩下的工钱,这才回了周家,在家里面难得地歇息了几天,只不过,或许他天生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又或许是在老爷子整天盯着的目光下有些不自在,总之,明明是盼望已久的“享清福”的日子,他却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得劲儿。 ↑返回顶部↑
另外,谁说黄豆只能做豆腐了?豆腐脑、豆浆、豆腐干这些不是都能做吗?你媳妇儿手艺好,让她清早蒸两锅包子,配着豆腐脑、豆浆来卖,总有人懒得在家里吃早饭,这不就能卖出去了吗?
还有,做生意要脑子活泛一点儿,谁说只能在家里静等着人家上门了?咱们这边是有豆腐铺子不假,其他地方呢?你把一板豆腐提前均分成大小相等的豆腐块儿,规定好每一块卖几文钱,用篮子提着,上街叫卖去,特别是城外村子的人,他们不常来郡城,来了花个几文钱买块豆腐尝个新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生意可不就这么来了吗?还有,马上就要过冬了,到了冬天蔬菜见得少,谁不想吃一口新鲜的......”
周老爷子絮絮叨叨地提点着小儿子,他这辈子虽然没有亲自做过生意,但是只需要动脑子想一想,无论什么生意不也就是那些个套路吗?所以,给周三全出主意的时候毫不心虚,一旁的周二柱同样也是听得入神,这经商之事,总是一通百通的,爹在提点三弟,又何尝不是也在教他呢?机会难得,他可不得好好学一学?
只不过,老爷子方才提到过让他和长宁去见铺子现在的主人,难道说,这里面还是长宁出了大力气?周二柱抽空思考了一瞬间这个问题,对这个侄子倒是又有了新的认识,随后便将这个问题抛到脑后去了,再出息那也是他们周家的儿郎,他们当长辈的只有自豪的份儿!
另一边,周长宁也被周老爷子的一句话给点醒了,是啊,马上就要过冬了,虽说自家现在不缺银子,可是谁还会嫌银子扎手不成?若是能有个不惹眼又能赚银子的方式,谁会不愿意呢?只不过,具体要种什么蔬菜,他还得再好好地想一想,当然,能够留给他的富余时间,其实也不多了。
作者有话说:
依旧是虽迟但到的一章~
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跟大家解释一下:先前提到过周长宁是有金手指——系统在身的,但是这个金手指的作用只是为了更合理地解释男主的穿越,正是因为男主先前积攒的功德点(好人有好报),他才会被系统带到这个世界重活一世;
在逃荒路上除了搜寻信息还有找资源以外,男主用这个金手指都很少,等到在郡城安定下来以后,文中更是没了系统的出现,因为设定的是,男主对系统的感情很复杂,在被家人不负责任地扫地出门的时候,系统是一路陪伴他长大的,而到了这个世界,他有了周家这样的亲人,所以,系统也算是“功成身退”了,本文不会涉及到更玄幻的层次上去,希望大家不要感觉到奇怪哈~
第四十九章 开业
周家人的行动力大抵是一脉相承的吧, 次日一早,周长宁便和周二柱夫妻俩一道去了杂货铺,那里, 铺子的掌柜已经在等着了, 旁边还有一个周长宁未曾见过的中年男子,想来便是这间铺子的房主吧。
做生意嘛,就是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成本, 这样, 即使卖出的货物价格不变,自己的利润也能有所增加,周二柱夫妻俩暂时还学不会这一点不要紧,周长宁可没什么读书人的包袱, 很是自在地为他们夫妻演示了一番真实事例, 谁让这间铺子的掌柜着急要回老家呢?
于是乎,周二柱夫妻俩面不改色,心底却是目瞪口呆地看着往日这个文质彬彬、充满读书人气节的侄子一点一点地砍价,将铺子的租金以及剩下的一半货物谈到了一个比他们预想中要稍微低一些的价格。
他们夫妻俩也不是没有过过苦日子的人,自然知晓什么叫做“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 所以, 见着周长宁这样,心里并没有什么负担不说,反倒觉得, 他此番从周家村出来, 确实是肉眼可见地长大懂事了许多。
谈好了价格,去官府里走了官契, 这间杂货铺自此也就暂时地归属于周家二房了, 尽管由于掌柜的近日还有许多杂事, 没有多余时间来打扫清理这家即将不要了的铺子,里面的货物堆得也很是凌乱,可是在周二柱夫妻俩眼里,这间甚至让他们有些无处下脚的铺子却是再可爱不过的了,此后,这便是他们一家人生计的来源了。
说句实在话,自从到了东阳郡的这些日子以来,周二柱好歹还能去码头上做活,挣下几个银钱,可是杨氏不同,她本就不习惯无所事事的日子,往日还在周家村的时候,也是会同周二柱一道下地的,现下可好,一家子四张嘴,全指望着周二柱每日带回来的那些个铜板呢,郡城的东西价格自然要比青石镇上的贵上两成,过惯了精打细算日子的杨氏只觉自家这是在坐吃山空,一天比一天焦虑。
可是,有了铺子就不一样了,不说每日能够挣到的银钱怎么着也比在码头上做工强,最起码,杨氏终于找到自己能做的活了,也就不用整日闷在家里头,东想西想的。
见他们夫妻俩对这间铺子很是满意的样子,周长宁也就放下了一颗心,开始帮着一道打扫起铺子来,铺子早日清扫干净,再把货物都摆上,也就能早日开张挣钱了。
三人都不是会叫苦连天的性子,更何况,在赚钱这件事情上,周二柱夫妻俩更是会投以百分之一百的热情,至于周长宁嘛,左右是自家二叔,总不能指望着二叔家的另一个男丁——才五岁多的周长平来帮忙吧,所以,自然是秉持着亲戚间互相帮助的心理,承担下来了一部分活计。
等到天色将晚,也该回家吃饭的时候,这间铺子最起码已经被他们清理过了一多半,包括货物当中有些由于进货时间太长被遗忘了而有些发霉变质的东西,也一并都被清理了出来,至于铺子后面的那个小院子,一时之间倒是不必着急。
事先周老太太已经专程嘱咐过了,二房在铺子里忙活一天,家里又只剩下两个孩子,若是周仪霜还要兼顾做饭的话,难免会有看顾不到周长平的时候,所以,这几日便留二房在大房这边吃饭了。
说句实在话,林氏倒是不会吝啬于二房一家四口吃的那点儿粮食,左右自家儿子有出息,她这个当娘的还是得有点儿格局在的,她只是有些不满,从小自己和周大新做爹娘的都没怎么使唤过儿子,现下儿子却眼巴巴地跑去给二房当劳力去了,说到底,还是当娘的那份儿心疼的心理占了上风。
只是,林氏更是知晓,无论是二房还是三房都是好相处的,两个妯娌也不是什么坏人,周大新和周长宁父子俩更是格外孝顺,罢了,儿子自己都没有什么意见,她一个人势单力薄的,何必出言去做这个恶人呢?因此,这点儿意见不过是在心里头冒出来了一小会儿,很快便被林氏自己又给掐灭了。
饭桌上,稍稍有所察觉的周老太太也不由得在心底里松了一口气,幸好,三个儿媳妇都不是那等爱搅事情的人,她和老头子终归还是要跟着大房过日子的,林氏自己就能想开,倒是免去了她再去私下里安抚的功夫。
至于周三全夫妻俩,接下来的这几日也并未清闲着,既然已经决定好要做什么生意了,那便要开始行动起来,否则,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难不成还指望着别人眼巴巴地把银子送到自己家来啊?
周老爷子给的银子刚一到位,周三全便买石磨回来安在了自家院子里,他不懂怎么挑驴子,为此,还专程买了份儿点心去了族人中曾养过驴子的一家,请人家陪自己去挑一头驴子,都是同族的人,还是比较好说话的,因此,很是顺利地挑了一头健康的小驴。
此外,驴子要吃的草料以及收购黄豆的事情都被他提上了日程,想起那天过后周长宁顺嘴提过一句黄豆、绿豆还可以拿来发豆芽,便顺道也买了些绿豆。
至于做豆腐需要用的模具,自然是去附近的一家木工铺子买的,为了照顾自家二哥的生意,还特意推迟了几天,等到周二柱去进了一趟货回来,这才去二哥家新开的杂货铺买了几个需要用到的木桶、木盆、碗等等之类的用具。
二房、三房都有事做,周大新只能和同族的几个堂兄弟一道去码头,跟管事说了一声自己兄弟三人找到活计了,以后就再也不来了,拿了剩下的工钱,这才回了周家,在家里面难得地歇息了几天,只不过,或许他天生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又或许是在老爷子整天盯着的目光下有些不自在,总之,明明是盼望已久的“享清福”的日子,他却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得劲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