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三子汇聚(1 / 2)
天纪七年
庞统退仕,而他却一点都不失望,甚至在他所主持的最后一次议事中,他都表现的格外的开心,众人有些惊讶,有知情人透露,庞令公得到了一位杰出的弟子,准备静下心来培养这位年轻人,据说,这位年轻人有望在日后继续发扬庞令公之学,不少人都很羡慕这位传闻中的年轻人,三令之弟子,这留下的政治遗产是相当大的。
当然,更多人还是赞叹庞令公那种淡然离去的胸怀,能如此轻易的舍去三令之位,他倒是第一人,众人送走了庞令公,而庙堂却急切的需要一位新的侍中令。
朝议再次开始,而这次的朝议,众人就没有那么的顾及了,毕竟,就连袁席这位没有什么才能,甚至不被天子所喜的尚书令,都已经坐满了一年的尚书令,还有谁人不行呢?何况,这个位置不同啊,庞统是到达年龄之后离去的,那他的位置,自然就不会引来别的什么矛盾。
起码,不会跟袁席这样,一年到头来,甚至都不曾见过天子几次。
“臣举荐吏府仆射孙权为侍中令!!”
朝议刚刚开始,顿时便有人起身举荐,刘衢只是淡然的看了一眼,没有言语,随后便又一人起身说道:
“臣举荐农府仆射邓艾为侍中令!”
刘衢看了看一旁的邓艾,心里隐约也有些纠结,邓艾倒是可以,只是,此人口吃,而侍中令需要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来主持,若是邓艾来开议事会,指不定要拖延多少时日啊,刘衢正在思索着,仲长统忽然起身说道:
“臣举荐户府仆射仲长统为侍中令!”
刘衢只是一眼就将他给淘汰了,倒不是说自己不喜欢此人,只是此人年纪也不小了,就是让他担任侍中令,也干不足一年,明年便要离去,不过,这让刘衢心里也有些怀疑,仲长统何必来凑这个热闹呢?天子还没有询问呢,刘懿便是笑着问道:“仲长公,您明年便要离去了罢?又何必跟这些年轻人来争呢?”
仲长统有些委屈的说道:“我不是贪图厚禄之人,只是,这次我清楚的意识到了侍中令有多强势,让我担任一年侍中令,也抢个弟子来,我便离去了!”,众人大多都听说了庞统强势夺走仲长统弟子,两人险些拔剑斗殴的事情,故然都是大笑了起来,刘衢又看了看众人。
诸葛恪站在人群内,看了看对面的族弟。
没错,诸葛瞻已经回到了庙堂内,或许是因怀念诸葛亮,诸葛家族的这两个弟子,在这些时日里,不断的被提拔,诸葛瞻也回到庙堂内,担任了更卒府仆射,诸葛令公虽然离去了,可他的势力却没有消散,隐约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一方以诸葛恪为主,一方以袁耀为主,这两位也不亏是年轻人里最为出色的存在,竟能让那些老臣们折服。
在原先,诸葛瞻是最适合来带领这一派的,奈何,他性子太过慵懒,完全不想参合这些事情,这样的性子,是无法成为统帅者的,而诸葛恪,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带头人,至于袁耀,袁耀不在乎这些事情,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文化府之内,什么势力,庙堂地位,对于他而言,一分不值。
诸葛恪厌恶的便是袁耀这个性子,他没有诸葛令公那样的开拓精神,不作为,包庇自己那个无能的堂兄,诸葛恪是如此认为的,因此袁耀对他的态度很好,而诸葛恪对他的态度就显得有些冷漠了。
迎着诸葛恪的眼神,诸葛瞻心里便明白了他的想法,早在朝议之前,诸葛恪便召集众人商谈过,他们所支持的人正是农府仆射邓艾,邓艾本就是诸葛令公势力内一个能臣,年纪也正合适,让他来担任这个位置,再合适不过,诸葛恪有意将他抬到这个位置上,自己来接替邓艾。
完成这个谋划的关键,就在诸葛瞻的身上。
坐在诸葛亮的嫡子,天子对他是非常喜爱的,只要他开口举荐一人,天子是绝对不会反对的,诸葛恪如此想着,心里也就更加的激动,急切的看着诸葛瞻,诸葛瞻迎着那炽热的眼神,无奈的长叹了一声,方才站起身来,说道:“臣举荐农府仆射邓艾为侍中令!”
果然,他这么一开口,刘衢顿时就看向了他,眼里满是喜爱,看着这个神似诸葛令公的少年,刘衢笑着问道:“思远要举荐邓仆射?的确,邓仆射这些年里的功绩,朕也是看在眼里的,邓君虽有口疾,可为人有急智....”
“陛下,不可!”
眼看刘衢就要开口了,忽有一人起身说道,诸葛恪一愣,急忙看去,起身的却是袁耀,袁耀看着天子,先是朝着邓艾附身一拜,表达歉意,方才说道:“陛下,所谓侍中令,乃是要带着群臣商谈国事,回各地奏表之人,这些奏表是不能迟疑的,而议事典内又大多不许以笔墨记殿中事,邓公担任,怕是不妥。”
“嗯...言之有理。”,刘衢眯着双眼,不由得点了点头,对于这位诸葛令公的弟子,庙堂中最为出色的年轻人,他也很是看重,他所提出的,倒也不无道理。他刚说完,诸葛恪便有些急了,他急忙说道:“袁仆射这莫不是看不起邓公?邓公不善言语又如何?他治政几十年,毫无过错,莫不是兄长有意此位?”
袁耀一愣,看着这个不知为何就与自己离开了距离的好友,无奈的说道:“并非如此,邓公之才能...我亦知之,只是,侍中令的位置,本就是需要善言之人,邓公实在是不适合啊。”,说完,他又看了看邓艾。
邓艾一笑,方才拱手说道:“确实如..如...如此。”
诸葛恪火冒三丈,问道:“那仆射可有什么举荐?”
“臣举荐扬州牧曹丕为侍中令!扬州牧曹丕,好弓马,诵诗,论,熟读《五经》,《四书》,《史记》,《汉书》,诸子百家之言,无不毕览,曾为廷尉,治法严而众人敬服,又曾赈灾救济,无一疏忽,孝德皇帝敬其才,为扬州牧,扬州大治,繁荣昌盛,海外府众人屡次举荐,此人可为侍中令也!”,袁耀认真的说道。
群臣大惊失色。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过,袁耀竟会举荐曹丕,倒不是说曹丕不够格,曹家五虎,曹丕也是个治政之才,只是,如今袁家与曹家不是正在争夺第一世家的位置麽?袁家刚刚占据了上风,袁耀便要举荐曹丕,曹丕上任,那曹家定会再次超越袁家啊,这是袁耀想要降低天子对自己的忌惮,还是真的不在意这世家之争呢?
袁耀举荐之后,曹植即刻走了出来,朝着天子附身一拜,认真的说道:“陛下,我曹家世受天子之恩德,已有兄弟二人与庙堂为仆射...”,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呢,刘衢便强势的打断了他,“不必多说了!便让他来担任罢。”,刘衢倒是记得此人的评价还是不错,他阿父曹操都没能做出什么事来,曹丕自然也就不必担心。 ↑返回顶部↑
庞统退仕,而他却一点都不失望,甚至在他所主持的最后一次议事中,他都表现的格外的开心,众人有些惊讶,有知情人透露,庞令公得到了一位杰出的弟子,准备静下心来培养这位年轻人,据说,这位年轻人有望在日后继续发扬庞令公之学,不少人都很羡慕这位传闻中的年轻人,三令之弟子,这留下的政治遗产是相当大的。
当然,更多人还是赞叹庞令公那种淡然离去的胸怀,能如此轻易的舍去三令之位,他倒是第一人,众人送走了庞令公,而庙堂却急切的需要一位新的侍中令。
朝议再次开始,而这次的朝议,众人就没有那么的顾及了,毕竟,就连袁席这位没有什么才能,甚至不被天子所喜的尚书令,都已经坐满了一年的尚书令,还有谁人不行呢?何况,这个位置不同啊,庞统是到达年龄之后离去的,那他的位置,自然就不会引来别的什么矛盾。
起码,不会跟袁席这样,一年到头来,甚至都不曾见过天子几次。
“臣举荐吏府仆射孙权为侍中令!!”
朝议刚刚开始,顿时便有人起身举荐,刘衢只是淡然的看了一眼,没有言语,随后便又一人起身说道:
“臣举荐农府仆射邓艾为侍中令!”
刘衢看了看一旁的邓艾,心里隐约也有些纠结,邓艾倒是可以,只是,此人口吃,而侍中令需要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来主持,若是邓艾来开议事会,指不定要拖延多少时日啊,刘衢正在思索着,仲长统忽然起身说道:
“臣举荐户府仆射仲长统为侍中令!”
刘衢只是一眼就将他给淘汰了,倒不是说自己不喜欢此人,只是此人年纪也不小了,就是让他担任侍中令,也干不足一年,明年便要离去,不过,这让刘衢心里也有些怀疑,仲长统何必来凑这个热闹呢?天子还没有询问呢,刘懿便是笑着问道:“仲长公,您明年便要离去了罢?又何必跟这些年轻人来争呢?”
仲长统有些委屈的说道:“我不是贪图厚禄之人,只是,这次我清楚的意识到了侍中令有多强势,让我担任一年侍中令,也抢个弟子来,我便离去了!”,众人大多都听说了庞统强势夺走仲长统弟子,两人险些拔剑斗殴的事情,故然都是大笑了起来,刘衢又看了看众人。
诸葛恪站在人群内,看了看对面的族弟。
没错,诸葛瞻已经回到了庙堂内,或许是因怀念诸葛亮,诸葛家族的这两个弟子,在这些时日里,不断的被提拔,诸葛瞻也回到庙堂内,担任了更卒府仆射,诸葛令公虽然离去了,可他的势力却没有消散,隐约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一方以诸葛恪为主,一方以袁耀为主,这两位也不亏是年轻人里最为出色的存在,竟能让那些老臣们折服。
在原先,诸葛瞻是最适合来带领这一派的,奈何,他性子太过慵懒,完全不想参合这些事情,这样的性子,是无法成为统帅者的,而诸葛恪,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带头人,至于袁耀,袁耀不在乎这些事情,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文化府之内,什么势力,庙堂地位,对于他而言,一分不值。
诸葛恪厌恶的便是袁耀这个性子,他没有诸葛令公那样的开拓精神,不作为,包庇自己那个无能的堂兄,诸葛恪是如此认为的,因此袁耀对他的态度很好,而诸葛恪对他的态度就显得有些冷漠了。
迎着诸葛恪的眼神,诸葛瞻心里便明白了他的想法,早在朝议之前,诸葛恪便召集众人商谈过,他们所支持的人正是农府仆射邓艾,邓艾本就是诸葛令公势力内一个能臣,年纪也正合适,让他来担任这个位置,再合适不过,诸葛恪有意将他抬到这个位置上,自己来接替邓艾。
完成这个谋划的关键,就在诸葛瞻的身上。
坐在诸葛亮的嫡子,天子对他是非常喜爱的,只要他开口举荐一人,天子是绝对不会反对的,诸葛恪如此想着,心里也就更加的激动,急切的看着诸葛瞻,诸葛瞻迎着那炽热的眼神,无奈的长叹了一声,方才站起身来,说道:“臣举荐农府仆射邓艾为侍中令!”
果然,他这么一开口,刘衢顿时就看向了他,眼里满是喜爱,看着这个神似诸葛令公的少年,刘衢笑着问道:“思远要举荐邓仆射?的确,邓仆射这些年里的功绩,朕也是看在眼里的,邓君虽有口疾,可为人有急智....”
“陛下,不可!”
眼看刘衢就要开口了,忽有一人起身说道,诸葛恪一愣,急忙看去,起身的却是袁耀,袁耀看着天子,先是朝着邓艾附身一拜,表达歉意,方才说道:“陛下,所谓侍中令,乃是要带着群臣商谈国事,回各地奏表之人,这些奏表是不能迟疑的,而议事典内又大多不许以笔墨记殿中事,邓公担任,怕是不妥。”
“嗯...言之有理。”,刘衢眯着双眼,不由得点了点头,对于这位诸葛令公的弟子,庙堂中最为出色的年轻人,他也很是看重,他所提出的,倒也不无道理。他刚说完,诸葛恪便有些急了,他急忙说道:“袁仆射这莫不是看不起邓公?邓公不善言语又如何?他治政几十年,毫无过错,莫不是兄长有意此位?”
袁耀一愣,看着这个不知为何就与自己离开了距离的好友,无奈的说道:“并非如此,邓公之才能...我亦知之,只是,侍中令的位置,本就是需要善言之人,邓公实在是不适合啊。”,说完,他又看了看邓艾。
邓艾一笑,方才拱手说道:“确实如..如...如此。”
诸葛恪火冒三丈,问道:“那仆射可有什么举荐?”
“臣举荐扬州牧曹丕为侍中令!扬州牧曹丕,好弓马,诵诗,论,熟读《五经》,《四书》,《史记》,《汉书》,诸子百家之言,无不毕览,曾为廷尉,治法严而众人敬服,又曾赈灾救济,无一疏忽,孝德皇帝敬其才,为扬州牧,扬州大治,繁荣昌盛,海外府众人屡次举荐,此人可为侍中令也!”,袁耀认真的说道。
群臣大惊失色。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过,袁耀竟会举荐曹丕,倒不是说曹丕不够格,曹家五虎,曹丕也是个治政之才,只是,如今袁家与曹家不是正在争夺第一世家的位置麽?袁家刚刚占据了上风,袁耀便要举荐曹丕,曹丕上任,那曹家定会再次超越袁家啊,这是袁耀想要降低天子对自己的忌惮,还是真的不在意这世家之争呢?
袁耀举荐之后,曹植即刻走了出来,朝着天子附身一拜,认真的说道:“陛下,我曹家世受天子之恩德,已有兄弟二人与庙堂为仆射...”,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呢,刘衢便强势的打断了他,“不必多说了!便让他来担任罢。”,刘衢倒是记得此人的评价还是不错,他阿父曹操都没能做出什么事来,曹丕自然也就不必担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