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0 / 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噢,你是说孙慕韩,那还差不多。”曹锟沉吟了一会儿说,“我也想到过他,就怕他人太好,应付不下。既然王总长也保他,我来跟四爷他们谈谈。”
  “四爷”曹锐没有意见。因为孙宝琦为人平和,人缘不错,曹锐觉得不便表示反对。
  接下来便要征询吴佩孚的意见了。他对孙宝琦虽无好感,但因孙宝琦当过山东巡抚,吴佩孚比较念旧,以此一重渊源,复电表示赞成。
  于是,在未征询孙宝琦以前,保派核心分子先做了个计议,王克敏的财政、吴毓麟的交通,是谁都抢不去的。
  此外,保派知道曹大总统在国内的声望,即令没有贿选一事,也高不到哪里去,所以外交一环,非常重要,而顾维钧声望正隆,决定请他蝉联。
  至于颜惠庆,既然吴佩孚、齐燮元出面保他,当然亦要顾顾面子。好在有个农商总长,虽说闲缺,毕竟是阁员,决定请他承乏。其他教育、司法、内政,心目中大致也都有了人,不过既然请孙宝琦组阁,名义上不能不表示尊重,这些内定的人选,都不妨到时候相机运用。
  孙宝琦倒是同意了,但提到国会,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主要的原因是,反吴景濂的势力,仿佛一夕之间,风起云涌,结成了“同盟”,要迫他从“议长”的座位上走下来。对孙宝琦的同意案,便莫名其妙地被搁置了。
  这使得王承斌大起戒心,想起“飞鸟尽,良弓藏”的成语,兴起兔死狐悲之感。曹锟毕竟比较忠厚,认为他辛苦了一场,应该有所酬庸,特派王承斌以直隶省长兼任督军。当然,吴佩孚“加官晋爵”是必然的,顺理成章地由直鲁豫巡阅副使,扶正为巡阅使;齐燮元等于“两江总督”,亦当笼络,升任为苏浙皖巡阅使,看似与吴佩孚分庭抗礼,但实际上差着一大截,只看吴佩孚一手提拔的萧耀南,居然亦发表为两湖巡阅使就可以知道了。
  被冷落的是冯玉祥,仍旧当他的陆军检阅使。这当是吴佩孚故意压制的结果。因此,冯玉祥的第十一师,所属五旅三团,对于吴佩孚的传说特别多。最普遍的一个说法是:吴佩孚跟段祺瑞一样,热衷于武力统一。不过,声望地位的不同,做法不大一样,段祺瑞是尽力拉拢各个部队,使为己用;而吴佩孚采取相反的手段,以排除异己,造成清一色的洛派直系势力为主。
  不用说,第一个异己便是冯玉祥;第二个是“非我族类”的王承斌,怕他与张作霖暗通款曲,准备解除他的兵权;此外预定将担任陆军总长的第九师师长陆锦,亦为吴佩孚看不入眼,急欲去之而后快。
  首先被开刀的是王承斌,他的第二十三师师长,换了吴佩孚的嫡系王维城。他所想出来的一个理由是:督军及阁员,不得兼任师长。吴佩孚为了表示大公无私,将他最亲信的河南督军张福来的第二十四师师长亦换了人。
  这一来王承斌大为愤怒,同时对曹锟亦起了严重的误会,以为让他兼任直隶督军,原是一个圈套,本意就是要撤他的师长。
  “他妈拉巴子的!”王承斌对极少数的亲信发牢骚,“过河拆桥,太不够意思了。我跟直系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可想而知,王承斌如要反直,就必然会倾向关外。张作霖原是早就在原籍东三省的直系将领中下了功夫,现在有王承斌暗通款曲,卷土重来,报仇雪耻的机会,看来真的是近了。
  以湖北革命同志为主的一班老革命党,如“刘麻哥”等人,在发动一项运动,拉拢真正有力、能够控制部下的一班巨头,合力创造新局面。
  被公认为够格的“巨头”只有三位:广州的孙总理、关外的张老帅,以及隐居天津、礼佛下棋的段合肥。徐世昌被认为一生事业,已经结束;黎元洪首鼠两端,进退失据,声誉大跌,已不足以号召人心;曹锟是革命的对象,当然不在其列。
  段祺瑞本身已有些心灰意懒的模样,但他的一班部下,却对皖系会让直系逼得透不过气来,始终不平、不服,因此皖系势力,硕果仅存的浙江督军卢永祥,幕中谋士如云。曹锟贿选成功后,卢永祥宣布与中央停止公文往还,表明不承认曹锟的立场,实际上已是半独立的状态。
  这一来,卢永祥便已构成被讨伐的条件,为求自保,必须多结盟友,便继《江浙和平公约》以后,由浙江商会会长金百顺,与安徽的士绅、当过末任湖南巡抚的余诚格奔走联络,缔结了《皖浙和平公约》。接下来,《赣浙和平公约》亦告成立。浙江与江苏、安徽、江西三邻省,和平共处,足以隔绝直军南下。但福建是个缺口。
  两省士绅当然亦想有这么一份可免战火的文件,但在福建的孙传芳却另有看法。他认为订立和平公约,简直就是疆吏联盟,目无中央,大大不可。除非中央批准,才能照办。
  话是冠冕堂皇,其实倾向直系。孙传芳志不在小,并吞东南,自成局面,在他看来是迟早间事,自然不愿以一纸条约,束缚了自己的行动。
  因此颇有人担心孙、卢会发生冲突,哪知结果竟出现了“齐卢战争”,亦就是江浙战争。
  江浙之间为了争上海这个地盘,积怨已久,民间虽有和平公约,齐燮元却不惜兵戎相见,终于因为属于直系的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被刺,引发了历时一个月的齐卢战争,结果是齐胜卢败,皖系最后的一股势力,亦归于消灭了。
  但卢永祥与张作霖早就有约,联合讨直,所以齐卢之战爆发以前,卢永祥派他的长子、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卢小嘉,由奉天驻沪代表、袁世凯的女婿杨毓珣陪同,秘密到沈阳去活动,希望张作霖派兵入关,作桴鼓之应。
  张“老帅”自第一次三路讨直,大败而归以后,怀着卧薪尝胆的心情,整军经武,将陆军整编为步兵二十七个旅,骑兵五个旅,成立了海军和空军,拥有六艘兵舰,一百二十多架飞机,分编为飞虎、飞龙、飞鹰、飞豹四个大队,由“少帅”张学良担任空军司令。
  最重要的扩充是,强化沈阳兵工厂,员工用到六千人之多,每年可制造七十五生的野炮两百门,一昼夜可出产步枪子弹四十万发。这一支武力,真所谓“兵精粮足”。新旧两系的将领,早就跃跃欲试。张“老帅”自然亦想卷土重来,只以不能兴无名之师,因而按兵不动,如今既有可以出兵的机会,当然不会放弃,在卢小嘉到沈阳的第二天,便发表通电响应浙军,声明奉军因受直系压迫,不能不起而周旋。
  接下来便是调兵遣将,仍旧用“镇威军”的名义,也仍旧用杨宇霆为参谋长。下辖六个军,除第六军为骑兵以外,其他五个军都是步兵。最精锐的是第三军,张学良、郭松龄分任正副军长,特别配置了一个骑兵旅。
  总司令部设在锦州,以第三军守山海关,而以第二军指向热河朝阳为主攻。这一军的正副军长是李景林、张宗昌。出兵以前,由张宗昌发起,与张学良、郭松龄“拜把子”。张宗昌是老二,他向张作霖说:“咱们替老帅打天下,不要地盘,只要老帅多给点儿饷,请咱们弟兄玩得痛快就行了。”
  九月十五日奉军入关,吴佩孚却无动静。原来沈阳与洛阳之间的“电报战”已进行了好些时候。曹锟虽为直系首领,却不愿与奉军开战,这不仅因为彼此是儿女亲家,主要的是曹锟尚有自知之明,奉军已非吴下阿蒙,直军多半不敌,倘或失败,一千三百多万做大总统的本钱全部泡汤,岂不心疼?所以一直采取劝和的态度,使得吴佩孚深为不满,这时有意冷淡,看曹锟如何。
  眼看“渔阳鼙鼓动地来”,曹锟真的急了,亲自拟了个电报,开头是“百万火急”,称呼是“子玉老弟”,正文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亲家亲,不如你我亲,一切都听你的”,具名是“小兄锟”。
  吴佩孚大为感动,也大为得意,复电准九月十七日专车晋京。到了那一天,前门车站,将星云集,直系大将王怀庆、王承斌,以及冯玉祥都列队欢迎。车站外面,一直到公府,五步一哨,十步一岗,施行戒严,九陌寂寂,红尘不起,仿佛前清皇帝出警入跸,从袁世凯以来,从没有人这么威风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