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呈文送到公府,徐世昌自然大为头痛,正召集幕府密商对策之际,不料徐树铮已劝段祺瑞将靳云鹏找了来,逼他采取行动。
  “查办曹仲珊兄弟跟那个姓吴的小子,你是赞成的啰?”
  “是!”靳云鹏毫无迟疑地回答。
  “你是不是责任内阁?”
  突然问到这话,必有深意,但仍旧不能不答一声:“是!”
  “既然是责任内阁,凡事应该采取主动。而且,东海看了咱们的呈文,也不能自己就派吴世缃拟稿查办曹、吴,还不是要交给你办公事。”段祺瑞问,“你说,是不是这样子?”
  靳云鹏这时明白他的意思了,心想,反正段祺瑞的话,他无法不听,是北洋尽人皆知之事,不如见机,不必等他开口明说,自己先办,一方面见好皖系,一方面也不愁直系不谅解。
  “我明白老师的意思了。明天我就交阁议通过,办府稿请东海盖印。不过,曹四的劣迹,还不大显,是不是可以慢一步查办?”
  段祺瑞想了一下,点点头说:“行!”
  于是第二天——七月八日,阁议通过:吴佩孚免职,曹锟褫职留任。当即办好公事,由交通总长曾云霈、司法总长朱深到公府见大总统,面请盖印。
  徐世昌将府令接到手里一看,只见写的是:
  “前以驻湘直军,疲师久戍,屡次吁请撤防,当经电饬撤回直省,以示体恤。乃该军行抵豫境,逗留多日,并自行散驻各处,实属异常荒谬。”
  这是指吴佩孚由汉口到郑州后,曾勒兵观望多时,与当时要求撤兵,说士兵归心如箭的话,显有不符。但这也不能说是什么了不得的错处。且看下文:
  “吴佩孚统辖军队,具有责成,似此措置乖方,殊难辞咎,着即开去第三师师长署职,并褫夺陆军中将原官,暨所得勋位勋章,交陆军部依法惩办。”
  “这,未免太重了吧?”徐世昌说,“罪状与罪名各不相称。”
  “是!”朱深答说,“表面看不相称,实际上还有些罪名是为了替吴师长留余地,故意不说破。”
  “是哪些罪名呢?”
  “是师长受了南方六十万毫洋的贿,此事如果见诸明令,就非交军法审判不可。阁议中也考虑到,是因为曹督军将应该转发第三师的军饷,多饱入私囊,求田问舍。吴师长迫不得已,乞食于敌,其事可恶,其情不无可原,所以从宽发落。”
  话虽如此,处置也太严了!不但夺职,还要查办。徐世昌心想:这是件办不到的事。令出不行,徒损威信。且看后半段说些什么。
  后半段写的是:
  “其第三师原系中央直辖部队,应由部接收,切实整顿。曹锟督率无方,应褫职留任,以观后效。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中央所以指挥将帅者,即将帅所以控制戎行。近年纲纪不张,各军事长官,往往遇事辄托便宜,以致军习日漓,纪律因之颓弛。嗣后各路军队,务当恪遵中央命令,切实奉行,不得再有违玩。着陆军部通令遵照。此令!”
  看完将命令放下,徐世昌面色凝重,久久不语。这样的反应,也不算意外,曾、朱二人,相互看了一眼,默然等待。
  “能不能换个办法呢?”徐世昌终于开口了。
  “请大总统指示,”曾云霈说,“如何换法?”
  “劝一劝曹仲珊、吴子玉,化干戈为玉帛,岂不甚好?”
  “是!好虽好,无奈劝不听,张雨亭不是来劝过了吗?”
  “回大总统的话,”朱深接下来说,“此事关乎纪纲的整饬,请大总统不必姑息。”
  这话说得有些不中听了,不过徐世昌修养到家,仍旧很平静地说:“我倒不是姑息曹、吴,只怕他们抗命,徒伤政府威信。”
  “如果曹、吴抗命,自然以武力制裁。陆军部已经有准备了。”
  徐世昌想了一下说:“兹事体大,我要考虑,你们把公事留在这里好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