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破僵局冷向为间回故乡陈轸肆意(12 / 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的。”
  “山脉与水脉相比,孰胜一筹?”
  “山之脉。”
  “三年之前,在下游历过泰山,”荀况再道,“立泰山之巅,放眼望去,泰山之东、之南、之西、之北皆有山,或相望,或相通。若以山之脉为上,泰山之脉连绵起伏,可远达青州,圣王之气又怎能舍弃山脉而改走水路呢?”
  “唉,”邹衍长叹一声,“这事儿真真与你讲不清爽!”
  “邹先生,稷宫之内,以学术为上,应该没有讲不清爽的道理。”荀况不依不挠,“先生若是连在下也讲不清爽,俟见大王,又如何能讲清爽呢?若是一直讲不清爽,轻则是危言耸听,重则是妖言惑众。惑众也就罢了,这惑大王……”顿住话头,目视邹衍,指节轻叩几面。
  “哈哈哈哈,”邹衍长笑一声,转过来,逼视荀况,“祭酒大人,这就是你的论辩之道吗?”
  “非也,论理而已。”
  “既然论理,衍且问你,可知生气?”邹衍发难了。
  “可是万物生、发之气?”荀况以问作答。
  “衍再问你,人死之后,可有生气?”
  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题。万物既有生气,死人仍为人,人为万物之一,亦当有生气。
  然而……
  荀况闭目有顷,睁眼:“有生气。”
  “气从何生?”
  “从物所生。人死为尸,尸为物,是物即有气。不过,死尸所生之气,不谓生之气。”
  “不谓生之气,可谓何气?”
  “死之气。”
  “祭酒果然博识!”邹衍拱手,“不过,在衍看来,它不叫死之气,叫阴气。阴与阳大化,生与死交接,化、接之气,皆作生气!”
  “称名不同,其实为一。”荀况拱手回礼。
  “好吧,就叫它作死之气。死既有气,气则有行,敢问死气由何而行?”邹衍再问。
  “由土。”荀况脱口应道。
  “祭酒说的是!”邹衍轻轻击掌,“是以古今之人,多葬于土。再问祭酒,死之气又是如何行于土的?”
  荀况长吸一口气,闭目。
  显然,这个确实游离于荀况的学识之外了。
  “在下愚痴,请先生指教!”三息过后,荀况拱手,态度虔诚。
  “死之气,在衍可作阴之生气。”邹衍侃侃而谈,如同教授弟子,“阴阳生气,动则成风,升则成云,降则成雨,行则循土。气循于土,则生万物。土乃生气之体,气乃水之母。有土则生气,有气则生水。气行于土,因循地势,势起气始,势止气聚。是以葬尸之所,不可肆意,当循大地形势,觅气聚之处。夫势者,高千尺以上者为势,高百尺之上者为形。势来形止,是谓气聚之处。气聚之处,即为全气。全气之地,可作佳穴,可葬尸骨……”
  “荀况受教,”荀况拱手,止住他的话头,“先生所言的全气之地,俗为风水宝地,既可造房舍,也可葬尸骨。只是,”指向鼎足山,“这与鼎足山何干?”
  “天地生气,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相生,方得生命。人受体于父母,父母之体得天地生气,人子亦得。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东山西崩,灵钟东应,此所谓天人相应。父母尸骸若是葬于全气之所,气聚而不散,就可荫佑人子;反之则伤。”邹衍应道。
  “依先生所言,”荀况眯眼,指向南面,“势来形止,是谓气聚之处。泰山高千仞,其下为望鲁山,高五百仞,当为势;再下为稷山,高百仞,当为形;再下鼎足山,高三十仞,当为形止。再依先生之言,王之气始于泰山,这若是止于鼎足山,鼎足山岂不就是个全气之处了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