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2 / 4)
这一次打破沉默的是太叔玉:“王,还请珍重。”
申王笑容微冷:“重不起来啦。”
“何妨退一步呢?”太叔玉做了最后的努力,能不起冲突,自然是最好的,虽然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痴心妄想。申王经营数十年,势力虽减,根基犹在。先前治水不成,今番不得不让太子上阵,却也不是完全没有成算的。卫希夷与姜先在越地已有先例,即便不知内情,“疏浚”二字,便是无价之宝。王城中、申国内,总有能人,或可依此二字,有所收获也未可知。
想到这里,太叔玉又有些后悔,没有早些想到这一点,万一让太子嘉做成此事,则……
必须要阻止!
申王一摆手:“你去吧。”
太叔玉一声轻叹,缓缓起身。申王似是又想起了什么,问道:“你以为唐公好过太子?”
太叔玉定定一站住,慢慢地说:“担心,疑惑而已。”
“担心的什么?又疑惑的时候?”
在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说起了心里话,这种奇怪的感觉笼罩了太叔玉。他又坐了起来:“王,太子真的会治水吗?”
申王可疑地沉了。
太叔玉续道:“这便是令人担心的地方了,怕被夺功而已。这一次是治水,下一次,又是什么呢?太子若有能力,早该做成此事。”有能力,你拿大头,别人什么话也不会说。没能力还要多占,当别人傻么?
申王捏了捏手指,低声问道:“还有呢?”
“我曾对夏伯说过,太子要与王一样才行,他必须是可以自己开拓,而不是走王为他铺好的路。”
【你还说过这话?!!!】此言乃是经夏夫人等辗转传给太子嘉的,并没有经过申王之耳。申王大有知己之感,却又惋惜:“怎么不早对我讲?”
太叔玉无奈地看看他,不说话。最该明白人已经知道了,至今没有成效,跟你说有什么用呢?“这样的道理,王难道看不出来吗?何须我多嘴呢?”
申王疲惫地道:“子不类父。”
“太子不错了,”太叔玉公平的说,“只是遇上了洪水而已。”
“是啊,只是遇上了洪水而已。”申王咬牙切齿,没再挽留太叔玉。不就是洪水吗?治倒了就是了!
太叔玉默默地行礼辞出,回望宫城,不由感慨——以后恐怕,不得再来了。
———————
申王觉得准备妥当了的时候,姜先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两个月的时间,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姜先盟友已结,还留在天邑,不过是为了不落人口实,只等申王定下治水之事,他便要佯回唐国了。
这一次的大朝会,出奇的和睦。申王主动定下了让太子嘉治水,且为他指派了数名帮手,皆是申国能臣,以及忠于申王之人——并没有姜先。姜先意外之余,又有那么一丝丝的失落与警惕——这是要做什么?
自然是麻烦从哪里来,就从哪里解决掉。
凡事,想得太多的人总是会吃亏的,申王恢复了昔日的果断之后,反是姜先被晾在了一边。
摸摸鼻子,姜先硬着头皮提出了自己要回国成亲。申王笑吟吟地同意了,还许诺了许多礼物,也不提再接回陈后的事情。他这样,正中卫希夷下怀,卫希夷也是一个与他一样不喜欢“想得太多”的人。
太子嘉前脚出了天邑,卫希夷后脚便点起了兵马,与虞公涅等号称往唐国去吃喜酒的人汇合一处,才出天邑,便由虞公涅在旷野上打起了驱逐叛逆的大旗。
一场大战,便在申王的眼皮子底下开始了。
☆、第119章 虞公涅
老虞王家,原是一笔糊涂账。细算起来,他所有的儿子都算得上是受害人,人人都觉得自己委屈,谁也不认为自己的要求不对。老虞王留下的年长诸子都认为自己太冤!什么错也没有犯,莫名其妙便被废黜,还要被迫向幼弟低头! ↑返回顶部↑
申王笑容微冷:“重不起来啦。”
“何妨退一步呢?”太叔玉做了最后的努力,能不起冲突,自然是最好的,虽然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痴心妄想。申王经营数十年,势力虽减,根基犹在。先前治水不成,今番不得不让太子上阵,却也不是完全没有成算的。卫希夷与姜先在越地已有先例,即便不知内情,“疏浚”二字,便是无价之宝。王城中、申国内,总有能人,或可依此二字,有所收获也未可知。
想到这里,太叔玉又有些后悔,没有早些想到这一点,万一让太子嘉做成此事,则……
必须要阻止!
申王一摆手:“你去吧。”
太叔玉一声轻叹,缓缓起身。申王似是又想起了什么,问道:“你以为唐公好过太子?”
太叔玉定定一站住,慢慢地说:“担心,疑惑而已。”
“担心的什么?又疑惑的时候?”
在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说起了心里话,这种奇怪的感觉笼罩了太叔玉。他又坐了起来:“王,太子真的会治水吗?”
申王可疑地沉了。
太叔玉续道:“这便是令人担心的地方了,怕被夺功而已。这一次是治水,下一次,又是什么呢?太子若有能力,早该做成此事。”有能力,你拿大头,别人什么话也不会说。没能力还要多占,当别人傻么?
申王捏了捏手指,低声问道:“还有呢?”
“我曾对夏伯说过,太子要与王一样才行,他必须是可以自己开拓,而不是走王为他铺好的路。”
【你还说过这话?!!!】此言乃是经夏夫人等辗转传给太子嘉的,并没有经过申王之耳。申王大有知己之感,却又惋惜:“怎么不早对我讲?”
太叔玉无奈地看看他,不说话。最该明白人已经知道了,至今没有成效,跟你说有什么用呢?“这样的道理,王难道看不出来吗?何须我多嘴呢?”
申王疲惫地道:“子不类父。”
“太子不错了,”太叔玉公平的说,“只是遇上了洪水而已。”
“是啊,只是遇上了洪水而已。”申王咬牙切齿,没再挽留太叔玉。不就是洪水吗?治倒了就是了!
太叔玉默默地行礼辞出,回望宫城,不由感慨——以后恐怕,不得再来了。
———————
申王觉得准备妥当了的时候,姜先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两个月的时间,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姜先盟友已结,还留在天邑,不过是为了不落人口实,只等申王定下治水之事,他便要佯回唐国了。
这一次的大朝会,出奇的和睦。申王主动定下了让太子嘉治水,且为他指派了数名帮手,皆是申国能臣,以及忠于申王之人——并没有姜先。姜先意外之余,又有那么一丝丝的失落与警惕——这是要做什么?
自然是麻烦从哪里来,就从哪里解决掉。
凡事,想得太多的人总是会吃亏的,申王恢复了昔日的果断之后,反是姜先被晾在了一边。
摸摸鼻子,姜先硬着头皮提出了自己要回国成亲。申王笑吟吟地同意了,还许诺了许多礼物,也不提再接回陈后的事情。他这样,正中卫希夷下怀,卫希夷也是一个与他一样不喜欢“想得太多”的人。
太子嘉前脚出了天邑,卫希夷后脚便点起了兵马,与虞公涅等号称往唐国去吃喜酒的人汇合一处,才出天邑,便由虞公涅在旷野上打起了驱逐叛逆的大旗。
一场大战,便在申王的眼皮子底下开始了。
☆、第119章 虞公涅
老虞王家,原是一笔糊涂账。细算起来,他所有的儿子都算得上是受害人,人人都觉得自己委屈,谁也不认为自己的要求不对。老虞王留下的年长诸子都认为自己太冤!什么错也没有犯,莫名其妙便被废黜,还要被迫向幼弟低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