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2 / 4)
对外,仍然是苏家同魏家联姻,具体是谁压根就没人在乎。更别提苏家眼下仅仅是刚提了亲,三媒六聘的程序绝大多数都还没走完,甚至于除了苏老太爷之外,苏家其他人包括准新郎官都不知道新娘换了人。
直到苏家派人去魏家下了小定。
……
事情已经过去将近十年了,回忆起此事,魏大少还是难掩愤怒。
曾经,他同小姑姑感情也极为不错,毕竟是从小玩到大的。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因为小姑姑害怕嫁去苏家日子难捱,就要他嫡亲的姐姐来受这个罪。
魏家也是有家塾的,姑娘们都是读过书认识字的,最简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先生肯定是教过的。
可是……
“我亲眼看着我姐姐,在出嫁前的那两年里,又是学规矩又是学女德,家里还专门请了人教她如何管理妾室通房。”魏大少冷笑一声,“老太爷疼惜女儿,又爱惜自己的颜面,就以孝道相压。偏我姐姐怕父母为难,硬生生的抗了下来。老太爷和老太太都心疼自己的小女儿,怎么就没人想过我姐姐比他们的小女儿还要小了两岁呢?”
亲眼目睹了嫡亲姐姐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改变巨大,不光是言行举止变了很多,连性子都被磨平了。
可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在魏钰娘嫁人后,第二年正月初二回家时,她身上的变化才叫真的大。
魏钰娘嫁人很早,毕竟苏家那头年岁大等不得,因此她离及笄之日还有半年就嫁出去了,第二年的正月初二时,她也不过刚满十五岁,可瞧着却仿佛已经二十来岁了。不是容貌上的苍老,而是心性。
罗氏心都快碎了,偏当时跟魏钰娘前后脚嫁人的小姑太太,因为老太爷特地择了一户人口少关系简单,且还要仰仗魏家生存的人家,小姑太太看着跟未出阁时没什么变化,还是那副孩子气十足的模样,且还是顶着微微隆起的肚子回来的。
两厢一比较,罗氏何止心疼,她咬牙等魏钰娘离府后才敢病倒,且那一次病得极为严重,差点儿没能熬过去。
而魏大老爷眼见嫡长女吃苦受罪,又见妻子病重,唯一的嫡子更是咬牙切齿恨得要命,他如何还能跟往常一样面对老父老母。
就是那一年,魏老太爷没了。外人倒是不觉有什么问题,毕竟老太爷年岁本来就很大了,可自家人却是明白的,老太爷同样是被伤透了心。
一招错满盘皆输,老太爷是舍不得折了唯一的嫡女,却没想到这么做彻底伤透了唯一嫡子的心。眼见儿子、孙子都将他恨之入骨,年事已高的老太爷根本就受不住,一朝病倒就再也不曾起来了。
待老太爷病故后,罗氏就将老太太从魏家正院挪到了较为偏僻幽静的西面院子里,美其名曰让老太太好生静养。
对于魏老太太而言,父母兄长早已亡故,娘家就算不曾败落却也已经不亲近了,夫君病故了,嫡亲的儿子、孙子都同她离了心,仅有的嫡幼女嫁的人家又远远不如自家……
哀莫大于心死,老太太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走了一招臭棋,却早已没了回头路,只能咬牙不让庶出的二房分出去单过,想借机多讨一些好日子。
二房是庶出,其实并不适用“父母在不分家”的律法,因为庶子离家并不算分家,只是单纯的离府单过而已。早先,因着兄弟二人感情还算和睦,家中人口也少,便一直不曾提出让二房离府一事。后来老太爷是没了,但老太太坚持不让二房走,这事儿便一而再再而三的耽搁了下来。
又因二房完全是依附老太太生存的,倒的确如老太太所料的那般,极为孝敬恭顺。甭管怎么说,二房还在府里,总归要比家中只有长房来得好,起码面子情总归是要顾及的。
而如今,就连老太太都走了……
说出了藏在心底里多年的事儿,魏大少也长出了一口气。有些话他是不可能同父母说的,就怕勾起了父母的伤心事。他很清楚,在嫡姐嫁人一事上,父母肯定要比他更为难过心痛。
小姑太太嫁人不久就有了身孕,几年时间里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公婆善待她,夫君疼爱她,儿子们也都是崇明康健。
可他嫡姐魏钰娘呢?
苏家后宅太乱了,哪怕提前请人教导过她,从小生活平顺的她也不可能玩转得过来。
多年来,魏钰娘怀过三次身孕,却只保住了一胎,倒不是妾室通房使手段,而是苏家的是是非非太多了,被琐事纠缠,被苏家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所恼,哪怕告诉自己要学会容人,要想开点儿,真正做起来哪有难么容易?
娇娇的娘家嫡母秦氏之所以看得开,那是因为她娘家也是世家大族,从小到大类似的事情她看得多了,且她母亲一样是世族女,压根就不在乎夫君有多少个女人,横竖嫡妻之位只可能是她的,继承家业的也只可能是她所出的嫡子。
有些事情永远也学不会,秦氏就觉得娇娇属于那种无药可救的人,所以才费尽心思替她挑选了魏家。
魏家人口简单,将来等二房分出去了,再等长房的嫡女和庶女都嫁出去了,就仅剩下娇娇夫妻俩以及公婆二人了。再没有比这个更简单的人际关系了,要是再算上娇娇的父兄掐着商户们的命脉,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返回顶部↑
直到苏家派人去魏家下了小定。
……
事情已经过去将近十年了,回忆起此事,魏大少还是难掩愤怒。
曾经,他同小姑姑感情也极为不错,毕竟是从小玩到大的。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因为小姑姑害怕嫁去苏家日子难捱,就要他嫡亲的姐姐来受这个罪。
魏家也是有家塾的,姑娘们都是读过书认识字的,最简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先生肯定是教过的。
可是……
“我亲眼看着我姐姐,在出嫁前的那两年里,又是学规矩又是学女德,家里还专门请了人教她如何管理妾室通房。”魏大少冷笑一声,“老太爷疼惜女儿,又爱惜自己的颜面,就以孝道相压。偏我姐姐怕父母为难,硬生生的抗了下来。老太爷和老太太都心疼自己的小女儿,怎么就没人想过我姐姐比他们的小女儿还要小了两岁呢?”
亲眼目睹了嫡亲姐姐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改变巨大,不光是言行举止变了很多,连性子都被磨平了。
可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在魏钰娘嫁人后,第二年正月初二回家时,她身上的变化才叫真的大。
魏钰娘嫁人很早,毕竟苏家那头年岁大等不得,因此她离及笄之日还有半年就嫁出去了,第二年的正月初二时,她也不过刚满十五岁,可瞧着却仿佛已经二十来岁了。不是容貌上的苍老,而是心性。
罗氏心都快碎了,偏当时跟魏钰娘前后脚嫁人的小姑太太,因为老太爷特地择了一户人口少关系简单,且还要仰仗魏家生存的人家,小姑太太看着跟未出阁时没什么变化,还是那副孩子气十足的模样,且还是顶着微微隆起的肚子回来的。
两厢一比较,罗氏何止心疼,她咬牙等魏钰娘离府后才敢病倒,且那一次病得极为严重,差点儿没能熬过去。
而魏大老爷眼见嫡长女吃苦受罪,又见妻子病重,唯一的嫡子更是咬牙切齿恨得要命,他如何还能跟往常一样面对老父老母。
就是那一年,魏老太爷没了。外人倒是不觉有什么问题,毕竟老太爷年岁本来就很大了,可自家人却是明白的,老太爷同样是被伤透了心。
一招错满盘皆输,老太爷是舍不得折了唯一的嫡女,却没想到这么做彻底伤透了唯一嫡子的心。眼见儿子、孙子都将他恨之入骨,年事已高的老太爷根本就受不住,一朝病倒就再也不曾起来了。
待老太爷病故后,罗氏就将老太太从魏家正院挪到了较为偏僻幽静的西面院子里,美其名曰让老太太好生静养。
对于魏老太太而言,父母兄长早已亡故,娘家就算不曾败落却也已经不亲近了,夫君病故了,嫡亲的儿子、孙子都同她离了心,仅有的嫡幼女嫁的人家又远远不如自家……
哀莫大于心死,老太太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走了一招臭棋,却早已没了回头路,只能咬牙不让庶出的二房分出去单过,想借机多讨一些好日子。
二房是庶出,其实并不适用“父母在不分家”的律法,因为庶子离家并不算分家,只是单纯的离府单过而已。早先,因着兄弟二人感情还算和睦,家中人口也少,便一直不曾提出让二房离府一事。后来老太爷是没了,但老太太坚持不让二房走,这事儿便一而再再而三的耽搁了下来。
又因二房完全是依附老太太生存的,倒的确如老太太所料的那般,极为孝敬恭顺。甭管怎么说,二房还在府里,总归要比家中只有长房来得好,起码面子情总归是要顾及的。
而如今,就连老太太都走了……
说出了藏在心底里多年的事儿,魏大少也长出了一口气。有些话他是不可能同父母说的,就怕勾起了父母的伤心事。他很清楚,在嫡姐嫁人一事上,父母肯定要比他更为难过心痛。
小姑太太嫁人不久就有了身孕,几年时间里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公婆善待她,夫君疼爱她,儿子们也都是崇明康健。
可他嫡姐魏钰娘呢?
苏家后宅太乱了,哪怕提前请人教导过她,从小生活平顺的她也不可能玩转得过来。
多年来,魏钰娘怀过三次身孕,却只保住了一胎,倒不是妾室通房使手段,而是苏家的是是非非太多了,被琐事纠缠,被苏家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所恼,哪怕告诉自己要学会容人,要想开点儿,真正做起来哪有难么容易?
娇娇的娘家嫡母秦氏之所以看得开,那是因为她娘家也是世家大族,从小到大类似的事情她看得多了,且她母亲一样是世族女,压根就不在乎夫君有多少个女人,横竖嫡妻之位只可能是她的,继承家业的也只可能是她所出的嫡子。
有些事情永远也学不会,秦氏就觉得娇娇属于那种无药可救的人,所以才费尽心思替她挑选了魏家。
魏家人口简单,将来等二房分出去了,再等长房的嫡女和庶女都嫁出去了,就仅剩下娇娇夫妻俩以及公婆二人了。再没有比这个更简单的人际关系了,要是再算上娇娇的父兄掐着商户们的命脉,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返回顶部↑